北斗星君,又稱「北斗真君」,乃北斗之星神。一名:北斗七元真君;又名:七元解厄星君亦稱九皇大帝。
計有九顆星,有七顆星為顯星,另二顆星則為隱星;北斗星君職掌解厄延生,計有七宮,一為天樞陽明貪狼太星君、二為天璇陰精巨門元星君、三為天璣真人祿存真星君、四為天權玄明文曲紐星君、五為天衡丹元貞綱星君、六為闔陽北極武曲紀星 君、七為瑤光天衝破軍關星君,乃天道造化運行之樞要,以斗杓建立四季、月令:另有洞明左輔星君、隱光右弼星君。
北斗之信仰,源於先民對天上星象之崇拜。先民以為季節之更替、氣候之變化,以及風、霜、雨、雪等自然現象,皆有天上之星主宰之;又以為星象可決定人世間各種事物之發生與發展,反映人之禍福與休咎。是以先民對天上之眾星,各視為神而崇拜之,產生對星辰之信仰。道教吸收民間之星辰崇拜,予以神仙化,稱為「星君」;又予人格化,名為「真君」。
北斗之崇拜,於先民星辰崇拜中地位極為突出,蓋北斗七星乃夜間辨認方位之明顯標誌,而其運行規律對於法曆法之制定又甚具作用,與人類之生活關係極為密切。漢代以北斗七星主宰人世間之「七政」,《史記.天官書》載:『北斗七星,所謂「旋、璣、玉、衡以齊七政」 。分陰陽,建四時,均五行,移節度,定諸紀,皆繫於斗。 』所謂「七政」,《尚書大傳》謂指四季 ( 春、夏、秋、冬 ) 、天文、地理、人逆 。漢代緯書更謂其主州國分野、年命壽夭、富貴爵祿、歲時豐歉。北斗之崇信,至是已由自然神賦加以社會功能,並予以人神化,東漢時有以「黃帝軒轅為北斗神」之一說。
道教吸收漢代民間之北斗信仰後,對於北斗之職司出現多種不同之說法。有謂:北斗奉真皇老人之命,與天、地、水三官,司掌所有人類之生死禍福;有謂:祭拜北斗可除自邪、去凶氣、渡八難、消災降福,而得長生不老;有謂:北斗乃掌管人類罪犯靈魂之神。是將北斗視為「司命之神」,而民間則有「北斗主死」之說。北斗既掌壽夭,民間因有於寺廟供俸「斗燈」之舉,藉以祈求除災招福,俾得長生不老。
隋。北斗七星既分掌諸生辰,如虔奉本命辰之星君,即可獲神佑而解厄延生。是以道教以「朝元禮斗」為消災解厄、植福保泰之重要教儀。